沙鰍魚,小型魚類,體長9~18cm,體態纖細,體色艷麗,體表有美麗的斑紋;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后緣。頰部無鱗。腹 鰭末端不達肛門。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
一、沙鰍魚吃什么飼料
幼魚主要食物對象為枝角類、橈足類、輪蟲類、水蚯蚓等,成魚以水生昆蟲、底棲的無脊椎動物和江河中腐爛的尸體為主要食物。沙鰍魚生活在流水環境中,對光照、溶氧和溫度比較敏感。
二、沙鰍魚養殖技術
1、池面積不宜過大,一般在20~200平方米,但要保持一定深度,一般在1.0~2.0米。放養前先將池塘中的水全部排放干凈,清除池底的污泥和雜物,放養前7~10天用生石灰120千克/畝進行消毒,除了對池底進行徹底消毒外,還必須對池壁徹底消毒。具體消毒方法是將生石灰化水滿池潑灑,消毒后在太陽下曝曬3~5天,消毒完畢后才可注水,同時應檢查馴養池的進水閘和排水閘,修補好損壞的閘板和攔魚柵。馴養期間注意水質的變化,溶氧保持在5.0毫克/升以上,pH在7.0~8.5,氨氮在0.03毫克/升左右,亞硝酸鹽為0.01毫克/升以下。通常用水庫、溪河、湖泊等地表水為好,如用自來水、深井水,則須徹底曝氣后方可使用。
2、下池后開始投喂餌料,以動物性飼料水蚯蚓為主。投喂做到“四定”:一是定時,即每天投喂2次,每天8∶30和17∶00各投喂1次;二是定質,投喂新鮮餌料,保持飼料新鮮成分相對穩定,營養均衡;三是定量,即飼料的日投喂量為沙鰍魚總體重的4%~8%,投喂應以傍晚的一次為主,占總投喂量的65%左右,具體的日投喂量要視水溫、天氣、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水溫在20~25℃時沙鰍魚食欲特別旺盛,日投喂量約為總體重5%~8%,水溫高于30℃時沙鰍魚食欲減退,此時應少投喂或不投喂;四要定點,馴養期間使用竹篾制作餌料臺,進行固定地點投喂,使沙鰍魚養成定點吃食的習性,便于觀察攝食情況和清掃殘餌,以防水質惡化。
3、管理 堅持每天巡塘,注意水質變化,根據水質狀況、透明度及水位變化情況定期換水,加注新鮮江水。沙鰍魚應激反應極強,在養殖過程中盡量減少驚擾。換水時也不要過急。每30天檢查1次生長及魚病情況。沙鰍魚不喜強光,可在池塘水面上放泡沫板或在池底靠池壁處斜放水泥板等遮蔽物,供其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