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藥行業的蓬勃和混亂
漁藥行業的蓬勃和混亂,某種程度上跟水產養殖產量的提升不無關系。之中的邏輯是,養殖戶追求效益,想方設法提高養殖密度,勢必需要增加飼料投喂量,直接的后果便是造成水質變差,魚病增多,此時的主要解決辦法離不開漁藥——這是廣義上的說法,包括治療魚病的藥品,因為疾病較多,過去幾年也讓漁藥企業得到發展的機會;另一種就是非藥品范疇的漁藥,比如水質改良劑等調水產品也得到了發展。
漁藥按照傳統被劃分為殺蟲制劑、消毒殺菌劑、內服藥和水質改良劑四個方向。對于殺蟲制劑和消毒殺菌劑兩個板塊,武漢中博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遠國認為對癥下藥是一件麻煩的事,因為養殖品種多,不同養殖品種對藥物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樣。
“指環蟲種類不一樣,每一種對藥的敏感程度不同,中博在車輪蟲和指環蟲上面已經做了許多探索工作,積累了很多經驗但依舊不能夠保證做到藥到病除。”李遠國表示。
在消毒殺菌劑方面,李遠國表示現在海淡水養殖品種致病菌的病原太多,同一種消毒殺蟲制劑能不能對不同致病菌有同等的殺傷力值得思考。“我天天關注的問題就是這種殺菌制劑用下去效果怎么樣。”李遠國提出必須關注殺菌劑對病毒的作用有多少,因為病毒具有水平傳播的特性,應該明確哪種藥物對水平傳播的病毒有殺傷作用。
2004年新的《獸藥管理條例》開始實施,2005年地標升國標,明確了漁藥的定義,這也讓很多漁藥企業只能走水質改良劑一條路可走。
水質改良劑大多成忽悠
“水質改良劑這一塊,如果對市場上的產品抽檢的話,會發現70%都是騙人的。”武漢一位從事漁藥多年的行業人士表示,如果想要真正做到調水質,最少需要三種東西,但是市面上很多水質改良劑里面的成分是沒有效果的,比如說真正的日本EM菌是85種菌復合而成,而市場上只含有2-3個菌種的也叫做EM菌。
對于為何水質改良劑能夠發展迅速,各家持有的觀點大同小異。
“養殖戶現在的用藥意識比以前加強了很多,所以說漁藥的銷量一年比一年大,大大小小的非藥品公司成立了很多。”湖北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趙宇江分析道,現在的養殖戶認為不用藥,產量就高不起來,賺不到錢,這也是漁藥銷量一年比一年大的原因。
華揚動保水產事業部總經理王波則認為,傳統的養殖戶都是以治療為主,而這兩年養殖戶的保健和預防意識比以前加強很多。
“水質改良劑發展快,根本在于國家沒有一個衡量標準。”武漢九州神農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華稱,甚至認為水質改良劑市場已被做亂,大部分成了忽悠養殖戶的工具。
李遠國對此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認為所有的藥物要解決的都是讓生態系統平衡的核心問題,如果把生態系統搞好了,魚就不會得病?,F在大家都關心水質改良劑的原因在于批準一個獸藥太難,所以只能走非藥品這條路,而非藥品全部劃分在水質改良劑里面,這就搞得養殖戶不知道買的到底是殺蟲制劑、殺菌劑還是抗生素。
“你只要用我的改水劑就行了,這句話已經成為很多非藥品企業忽悠老百姓的口頭禪,實際上殺寄生蟲、殺藻、抑菌等都可以改良水質,但是老百姓對其就不清楚。在高密度養殖下,肯定會有各種不良的水質表現出來,用同一種辦法不能改變所有不良水質,能治百病的藥肯定是假藥。”李遠國對市場上的忽悠表示揶揄。
部分改水劑或將走向原料化
水質改良劑企業泛濫成災,在養殖一線的漁藥技術員張明(化名)講道,一個廠家的年銷售額能達到30-40萬元,但成本只有5-10萬元,這個廠家實際上是只有一個人在負責采購、生產、銷售。“原料簡單,技術也很簡單,其實有些改水藥自己個人就能生產,這是最基本的原因。”王建華對地方性小企業占了市場大份額的現象如此點評。
對于王建華所說的地方性小企業能夠生產大量的水質改良劑的原因在于原料簡單,技術也簡單,王波也表示認同并認為有些水質改良劑最終會走向原料化的結局。
王波用過去常規用來改水的硫代硫酸鈉舉例分析,硫代硫酸鈉原料僅是1元/公斤,而經過工廠包裝后賣價多為7-10元/公斤,如果客戶不知道這之間的差價,小廠家會以低于市場平均價的價格銷售從而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王波分析這種沖擊發展到最后會出現客戶選擇直接進購原料的結局,小廠家在那時便會失去市場。
對于小廠家在市場上為何能以低價銷售產品,王波認為原因之一是小廠可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如果在一個地方被發現質量虛假,小廠家還可以換一個地方繼續賣虛假產品;其次小廠家沒有研發、管理和稅務成本。“藥廠是真正的有科技含量的做下去,搞點東西分裝是做不長久的。”王波表示這種沒有科技含量的企業最終不會長久,如果行業不監管,這種企業必定會在客戶最終購買成產品原料時消失。
藥企經營出現特色化
雖然從目前的漁藥市場來看是外相混亂,從走訪的情況來看,很多.漁藥企業都已經有了自己發展的方向,各家的特色化正在逐步顯露。
“漁藥企業該做的事情是治魚,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李遠國從“漁藥”二字的含義上分析,認為漁藥的作用是治療魚病,漁藥企業也應該做這件事。
武漢中博水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艾桃山認為漁藥是一個必須的存在,但是技術服務才更能夠體現中博的價值。艾桃山將“中博一直在弱化藥的概念,中博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服務”一直掛在口頭來表達技術服務是中博非??粗氐囊粋€方面。
“現在藥實際上是在等病用”。王波認為自從國家將地標升為國標,漁藥就跟保健品的區分開始明確,如果沒有魚病的出現,漁藥便沒有銷量,而保健品則在養殖過程中一直被需要,這是漁藥企業向保健轉型的原因。王波表示,華揚目前更為關注常規的保健、如何改善養殖環境、提高養殖動物免疫力。
“目前真正做藥的都不局限于病,現在跟養殖戶談保健他們都能理解。”在談到動物保健品市場情況時王波這樣說道,并表示華揚動保在內服藥和環境調理板塊銷量增幅大于20%。
武漢華揚動物保健集團董事長張金林對于為何將華揚未來的方向定位于動保事業時稱,只有保健,養殖戶用藥的成本才會最低。張金林認為養殖戶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他們會主動思考如何降低養殖成本,而使用保健品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王建華表示目前魚病多是因為消費市場盲目追求讓魚如何長得更快。“養殖戶為了提高長速而投喂過多的飼料,導致魚體的免疫力下降,這就容易出現魚病。”王建華分析認為水質改良劑市場繁榮,也是養殖戶為了提高養殖成活率大量使用,又容易被虛假宣傳和編故事欺騙的緣故。在這種背景下,王建華強調九州神農會專注于國標藥物的生產,并認為目前已經不能把改水劑列為漁藥的概念中。
有時不須調水也用了藥
縱觀當今現狀,魚塘的水質極不穩定,反復不定,有時是因天氣不正常引起短時間內水質變化,但有時是"朝紅夜綠"的一種水質"活化"的正常表現,如果去找銷賣水質改良劑的,會一股腦的給你配這樣調水的又配那樣解毒的(有時買魚藥時也相似),一算下來,有時幾百上千元就很簡單的就"開支"了。
當然,水質確實惡化引起嚴重缺氧或生病,那就另當別論了,就應該按照調理水質入手,施用真正有效用的調水藥了。另外建議,在水質惡化時,對于效果低下的調水藥時,加開增氧機有時比用調水藥的效果還好些。
據了解,有的漁場一年的買藥(含水質改良劑)的資金占比很大,就達一兩萬元或幾萬元甚至還多,有時一年下來養魚略有的一點微簿利潤可能就花在這些地方了,這種現象須深思。